收藏本站设为首页邀请码 |繁體中文

读屏族音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心灵感知世界,用爱心成就未来,欢迎来到读屏族音乐论坛!这里是视障朋友温馨的港湾,也是明眼朋友娱乐的家园。“读屏族”人群是借助读屏工具操作电脑和手机上网的视障朋友(盲人),他们虽然有视力缺陷,但超越常人的听力,使他们对音乐有着自己的执着与珍爱。是音乐让我们相聚,音乐让我们快乐!忘我!陶醉!
查看: 19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推荐] 世间原本不会有这首歌,李泰祥&唐晓诗《告别》(1984)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28 18:22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929

    主题

    1932

    帖子

    5133 小时

    在线时间

    管理员

    威望
    6262
    魅力
    6158
    金钱
    16432
    注册时间
    2014-11-10
    最后登录
    2024-4-27
    阅读权限
    255

    巨蟹座帅哥勋章管理员认证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1:4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哥特说:
    [记忆] 告别,不要告别
        来源:上海壹周 (2010.8.17 小文艺05)
    文/马世芳
            有那么几首歌,妥妥贴贴藏在心底,却不大舍得听,因为它们太完美。每一播放,便不免残酷地映照出世间的丑陋与无聊。灵魂不够强悍的时候,骤临那样磅礡淋漓的美,简直令人绝望。
    李泰祥和唐晓诗合唱的《告别》(1984),就是这样的歌。然而,世间原本不会有这首歌,只有另一首叫做《不要告别》的歌

    三毛的《不要告别》

            1984年,李泰祥在滚石唱片为唐晓诗制作新专辑《黄山》。他特别重视其中重新诠释的旧作《不要告别》——十多年前,他把这首歌卖给了歌林唱片,许多人都唱过:李金铃、洪小乔、黄莺莺、萧孋珠、凤飞飞、刘文正、江玲……刘文正甚至前后录过两种版本,《不要告别》简直成了歌林歌手的“必考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版本符合李泰祥心中这首歌“应然”的模样。足足等了十年,他才终于找到“对”的歌手,得以用“对”的方式整治《不要告别》。

            李泰祥的音乐生涯,起初和“通俗歌曲”没太多瓜葛:他是阿美族原住民,15岁便拿下全省小提琴大赛冠军,艺专音乐科毕业,当过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整个1960年代,李泰祥的热情投注在巡回演奏和作曲上。1970年代初,他一面为广告公司做配乐,偶尔写流行歌曲赚外快,一面投入“前卫音乐”与“实验音乐”,两脚各自踏在最世俗和最孤高的领域。当年唱片公司聘人写歌,词曲都是一次买断,并没有“版税”这回事。歌林买下《不要告别》,付给李泰祥的作曲费是两千块钱新台币,衡诸当年行情,并不算差。但“银货两讫”之后,这首歌会变成什么样子,作者是无权过问的。

            《不要告别》作词人Echo,本名陈平,另一个更响亮的笔名是三毛。和李泰祥“兼差谱曲”一样,她也在散文、小说之外,间或写写流行歌词。这是她为《不要告别》写的词:
            我醉了,我的爱人/我的眼睛有两个你/三个你/十个你/万个你
            不要抱歉,不要告别/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没有人会流泪,泪流……
            我醉了,我的爱人/不要,不要说谎/你的目光拥抱了我/我们的一生已经满溢
            不要抱歉,不要告别/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没有人会流泪,泪流……
            《不要告别》录成唱片的1973年,三毛刚满30岁,还不是家喻户晓的名作家,刚搬去西非沙漠定居,正要动笔写下轰传一代的《撒哈拉的故事》。32岁的李泰祥则应邀赴美,在圣地亚哥现代音乐中心深造,满心都是他的前卫音乐大业。对于《不要告别》的后续发展,他们恐怕是无暇分心关注的。李泰祥从唱片中听到这首歌,得等到次年回国之后——据他回忆,听到歌星把《不要告别》唱成了“东洋调”,使他感到错愕,觉得那“完全不是他心目中的歌曲”。从此,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不要告别》,成了他压在心底的一桩心愿。

            1975年,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办歌曲发表会,出版《中国现代民歌集》,正式点燃青年创作歌谣的燎原大火。“通俗歌曲”的世界,即将迎向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李泰祥则在此时放弃不满一年的大学教职和省立交响乐团的副指挥头衔,和学院系统一刀两断。他做广告配乐糊口,编写演唱的“野狼一二五”摩托车广告歌,成了好几代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他的前卫音乐实验,则只身突入陌生荒远的声音领地,义无反顾,简直近乎悲壮──我曾在旧杂志翻到当年李泰祥音乐会的报道:曲目包括许多无调性、无旋律的段落,还有五金工具之类的敲打乐,搭配预录声效、幻灯投影与电影短片,是极为先锋的“多媒体”展演实验。报道写道:许多观众捱到中场休息,纷纷逃离,下半场遂空出了一大半的座位。
            站在“古典雅乐”、“市井俗曲”与“前卫实验”之间,李泰祥的耳朵并没有漏掉青年人揭竿而起的创作新谣,甚至有意借着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大批新兴听众,桥接“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原本互不兼容的世界。和校园歌手齐豫的合作,使他一夕之间变成家喻户晓的音乐大师。他以创作人、制作人兼编曲家的身份亲自指挥管弦乐团录制唱片,气势惊人,一下子把他口中的“大众歌曲”与“雅乐”连到了一块儿。许多“校园民歌”的“素人”歌手和作者,写歌唱歌全凭直觉,五线谱都未必读得懂,作品多半和弦简单,旋律平易。李泰祥则不然,他的歌往往曲式奇崛,极难驾驭,却又极易入耳。歌者每次开口,都是挑战身体与灵魂的大工程——看看历来和他合作的“女弟子”:齐豫、唐晓诗、钱怀琪、叶倩文、许景淳……每个名字都足以在歌史熠熠生光。
            李泰祥回顾当年野心,是这么说的:“我决心要从严肃的音乐工作岗位走入群众,写出有风格,能表现我们现在大众生活最动人、精致的感情,写出众人的欢喜悲乐,和对时代的感觉,并融和文学,透过大众歌曲的形式,带给群众,走进生活。”

    李格弟的《告别》

            1984年,李泰祥已是兼治古典、现代与流行的“跨界”泰斗,面对当年旧作,底气自然不同。他和唐晓诗重录《不要告别》,两人都很满意。憋了十年的遗憾,终于可以放下了。然而歌林在发片前夕知悉此事,去函警告滚石:《不要告别》版权属于歌林,若不抽掉这首,大家法院见——也就是说,李泰祥将会因为演唱自己的歌,而被告上法院。
            惊闻此事,李泰祥沮丧可知。为了拿回这首歌,他曾提议免费为歌林谱写新歌以为交换,亦被回绝。但就这么抽掉,也实在不甘心。于是滚石老板段钟潭(绰号也是“三毛”)心生一计:假如旋律不变,歌词重填,等于另作一首新歌。以当年法律条件,这样改编,歌林是难以提告的。这么一来,原本录好的音乐不需更动,只要请唐晓诗重新演唱新版歌词,又能兼顾李泰祥原本的编曲构想。
            问题是,找谁填新词呢?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老段灵机一动,想起一位写诗搞剧场的年轻女生,现代诗写得很有趣,却不知道写不写歌词。他联系上这位黄小姐,对方说自己从来没填过歌词,却很愿意试试看。
            那位黄小姐时年28岁,刚刚自费印行她的第一部诗集《备忘录》,当时没人知道这本限量发行500册的小书,将会彻底改写台湾现代诗史。她写诗的笔名叫“夏宇”,但为了填词的活儿,她取了另一个笔名“李格弟”。
            李格弟只花了一个下午就把新词填好了。李泰祥拿到一看,马上说:这个词完全没办法唱——原来李格弟没经验,歌词句式和旋律兜不拢。但撇开这个不说,新词写得真好。李泰祥想了想,毅然决定与《不要告别》告别,索性为这“错填”的新词另谱新曲,做一首全新的歌。

            1984年底,《黄山》专辑终于发行,我们有了一首叫做《告别》的新歌。你先听到一盏砸碎的酒杯,然后唐晓诗开口,衬着弦乐和钢琴,微醺而凄然:
            我醉了/我的爱人/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
            多想啊/就这样沉沉地睡去/泪流到梦里/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你的归你/我的归我……
            李格弟保留了三毛的开场句,又留下了“灯火辉煌”这个她认为太美的词。“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改掉两个字,变成“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唉,这是何等的才气。
            然后猝不及防,李泰祥吼起来,崎岖不驯的嗓子浸满野气。一句句慑人心魄的唱词翻飞而出:
            请听我说/请靠着我/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各自寂寞/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鼓声带入壮盛的间奏,电吉他与弦乐把歌层层托高,百转千回,再骤然荡开——这是雅乐,也是摇滚!重新进入歌词,唐晓诗领唱,李泰祥和声,相叠,交缠,愈来愈炽烈,愈来愈激昂,直到最后一句,唐晓诗倾尽所有,绝望,超然,美得难以逼视: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各自曲折/各自寂寞/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
            歌声甫歇,尾奏扬起。扫过浸着苦酒的碾碎的心,穿越整座灯火辉煌的城,直抵狂悲与狂喜的交界。壮阔绝伦的45秒之后,整首歌在最高潮处收结。
            李泰祥在《告别》保留了当初为新编版《不要告别》录制的背景音乐,沿用既有的和弦结构,甚至挪用了一段《不要告别》的旋律,作为《告别》的和声,让旧作融入新歌。当年《黄山》专辑提供媒体参考的新闻资料,交代了这首歌背后的曲折,最后一段是这么说的:

            “他(李泰祥)虽然是(《不要告别》)这首歌的原作者,但是他没有诠释这首歌曲的权利。在一切努力归于失败后,他决定向《不要告别》告别。李泰祥开始试图从原曲的精神上,重新创作一首歌;他成功了,这首新歌就是《告别》……音乐家的创作力突破了一切障碍,他不但创作了新曲,也拥有了旧曲。”

            唐晓诗演唱的第一版《不要告别》,蒙尘的母带仍藏在滚石档案室,始终未曾发行。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个版本曾经公开播放过:广播人方笛提前拿到了刚录好的新歌,也不管唱片还没发行,便在她的节目先播了,这是这个录音唯一一次公开曝光。直到现在,除了当年几位工作人员,只有一小群在1984年某个冬夜准时扭开收音机的人,曾经意外窥得那首歌的模样——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告别》开启了李格弟辉煌的词人生涯,尔后她还会以“童大龙”、“李废”等笔名写下许多当代中文歌史最好的歌词——这样说起来,我们好像还该感谢歌林唱片的自私呢。李泰祥,则毕竟没有彻底告别《不要告别》。2002年,他发行新专辑《自彼次遇到你》,终于得以重新面对18年前未了的功课,并且往前再跨一步:他把《不要告别》的词曲融入《告别》,由林文俊和徐芊君男女对唱,两首歌互为和声,奇绝,美绝,那流浪近30年的旋律,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在这张回顾个人生命的专辑中,罹患帕金森症多年仍作曲不懈的李泰祥正式表示:《橄榄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和《告别》是他个人创作生涯的三大代表作。对于《告别》这首歌,他只简单说了这样一段话:
            “遗憾,是最重的,比幸福还无法忘怀,与完美总差那么一点。”
    展开播放器控制面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5-6 09:20
  • 签到天数: 82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0

    主题

    233

    帖子

    369 小时

    在线时间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253
    魅力
    253
    金钱
    211
    注册时间
    2019-9-25
    最后登录
    2022-5-6
    阅读权限
    30
    沙发
    发表于 2021-8-21 17:17:2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天空很蓝说:
    谢谢楼主分享
    本楼来自:智慧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获取邀请码|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 读屏族音乐论坛 ( 鄂ICP备2020021919号-1 )

    读屏族音乐论坛上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搜索,本站不提供下载和存储。
    如果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邮箱: dupingzu@163.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GMT+8, 2024-4-27 14:14 , Processed in 0.04879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