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族音乐论坛

标题: 读屏族龙伟华&李汉颖《中国心灵慰籍音乐-紫色家园》(4cd)[APE整轨/百度云 [打印本页]

作者: 人间正道    时间: 2016-12-12 20:17
标题: 读屏族龙伟华&李汉颖《中国心灵慰籍音乐-紫色家园》(4cd)[APE整轨/百度云
本帖最后由 人间正道 于 2016-12-12 20:22 编辑

专辑中文名: 中国心灵慰籍音乐-紫色家园
艺术家:
龙伟华&李汉颖
资源格式: APE整轨/log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版本:元抓分享
简介:
专辑介绍:
《紫色家園》東方中國絲絃樂曲系列,不但是舒緩心靈的音樂,而且是中國曲樂極致作品,採用現代編曲手法,技巧性的?#092;用水晶、二胡、古箏、排簫、洞蕭、琵琶、揚琴、中音笙…等樂器,將每一樂器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搭配得恰到好處,旋律清幽抒情,能將您帶入清新寧靜的心境,走進中國的冥想世界,讓心靈在音樂裡享受浪漫,感覺溫馨,感受自然。t
音樂制作-龙伟华:現為廣州歌舞團專職作曲,在於不同編制的樂器編配和音樂制作進行相當深入的研究。其創作曲「邊走邊唱」榮獲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銅牌及民族弦樂作品獎,1993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在新年音樂會上演奏了他創作的管弦樂曲「亞熱帶的風暴」,另有多項舞台劇及管弦創作大獎。經常受邀擔任大型文藝晚會的音樂策劃和唱片公司歌曲及樂器編曲創作監制,其創作風格亦廣受好評。
作曲及女聲-李漢穎:1983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劇院民族理念作曲系,曾先後任職於上海越劇創作室、上海音樂出版社、廣州電視台,從事音樂創作二十年來,發表了百餘首歌曲和樂器編配作品,參加了多部電視劇的音樂創作及近百張唱片製作。
专辑曲目:

紫色家園 第1集
01 三生石上
02 無悔
03 相知如鏡
04 煞那,取暖
05 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06 我懂
07 用你的溫取暖
08 不見不散
09 預約白發上的月光
紫色家園 第2集
01 一盅冷茶,在早春
02 疑
03 我的美麗与哀愁
04 你還在嗎
05 流言
06 無聲的雨,無夢的青春
07 似有若無
08 落花
09 留白
紫色家園 第3集
01 緣
02 不想記得
03 心頭的影子
04 斟一盅回头的酒
05 恨別青春
06 在最苦時回甘
07 解開思念的亂繩
08 在最美時分別
紫色家園 第4集
01 似曾相識
02 偷看
03 在湖上遇到月光
04 誰,在夢里唱歌
05 在時間的河上
06 你是船,我是渡口
07 微笑如酒
08 寫給未來的無方歌  
下载地址:
百度云下载
密码:

解压密码:


免责声明:
本專輯来源网络,再此感谢原发布者!版權屬 唱片公司 所有,只可用於個人試聽交流使用,
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或公開傳播的場合,請在試聽後24小時內刪除,
本人不承擔與之相關的一切法律責任。
如您喜歡此專輯,請購買正版支持您喜欢的歌手和唱片公司!


作者: leebsx    时间: 2016-12-14 10:27
喜欢古典,下来欣赏
作者: 海珍珠    时间: 2016-12-15 11:11
收藏古典音乐,感谢分享。
作者: ruirui9    时间: 2016-12-16 13:23
谢谢分享。好些解压密码不知道了。
作者: 风尘浪子    时间: 2017-3-28 19:11
不错感谢分享
作者: 花猫    时间: 2017-3-31 13:31
感谢楼主。
作者: bjxu    时间: 2017-4-9 06:49
感谢楼主辛勤劳动,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享受。

作者: 兵哥哥    时间: 2017-4-23 13:38
下载了听一听,谢谢分享。
作者: zg1213    时间: 2017-8-16 18:16
谢谢分享,非常感谢,之前下的那个是DTS的播放有问题。
作者: 将成    时间: 2018-5-3 16:39
太棒棒哒了
作者: sjzdx    时间: 2018-5-5 18:41
喜欢民乐,谢谢了。
作者: locoman888    时间: 2018-5-7 15:50
非常好听谢谢
作者: 山塘客    时间: 2018-6-17 16:04
新千年后涌现了一大批值得收藏的新音乐,这套专辑就是其中执牛耳者!
作者: redrain520    时间: 2018-6-26 09:16
感谢分享,非常好的音乐
作者: natureman    时间: 2018-8-31 15:23
这套专辑听了很多遍,确实能平抚心灵
作者: ms001626    时间: 2019-1-22 20:07
下来欣赏!
作者: 午夜两点半    时间: 2020-8-16 10:40
谢谢分享
本楼来自:智慧人生




欢迎光临 读屏族音乐论坛 (https://www.dupingz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